巷弄裡的經典美味
美食的享受,除了高檔精緻的料理讓人開懷,偶而走進巷弄發掘那個記憶中難以磨滅的味蕾感動,一樣讓人心滿意足。台灣有許多好吃的小吃攤,幾乎都只賣家傳的兩三樣料理,卻始終生意興隆,食客絡繹不絕。許多人不遠千里專程前往,不只被美食的本身所吸引,更有一股思緒不斷撥弄著年少時的青春心境……
民生社區︱蕭家牛雜湯
台北市新東街26巷1號
已經傳到第二代掌舵的蕭家牛雜湯,也賣現點現炒的炒麵、炒米粉和青菜炒牛肉。看似小小一碗的牛雜湯裡滿滿都是新鮮牛雜,可能是牛肚、心管,也可能是牛腸,每一碗都充滿驚喜,蘸著店家提供的薑末辣椒,更能提出牛雜的鮮。可以免費加湯一次的牛雜湯頭入口甘甜,飄著淡淡的中藥和新鮮九層塔的香氣。想吃每天新鮮料理牛雜湯,過了晚上六點半之後就要碰碰運氣。
萬華︱陳記專業蚵仔麵線
台北市和平西路三段166號
這裡只賣這一味,不愧為專業的麵線店家,門口始終大排長龍,幾乎都是外帶整袋整袋地離開。除了老闆舀麵線的手不曾停過,後面廚房的補給也閒不下來。因為這裡的麵線好吃,除了湯頭和麵線的滋味濃郁,裡面兩樣主角——大腸與蚵仔更是重頭戲。大腸部份選擇厚實有嚼勁的大腸頭,滷得入味且軟韌恰到好處;蚵仔則是碩大肥美,裹薄粉後過滾水,保持原本的鮮甜滋味,盛裝時才讓大腸、蚵仔和麵線三者合一,彼此配合得恰到好處,每一口都吃得到真材實料。
台南市︱ 祿記水晶餃
台南市開山路3巷27號
光緒年間創立的包仔祿,是老台南才知道的巷弄美食,沒有事先預定要買到還真不容易。第一代創始人石德祿從泉州飄洋過海落腳府城,如今已傳到第四代手中,仍舊堅持傳統的好味道。這裡有賣包子、饅頭和水晶餃,各有不同的出爐時間。包仔祿不僅包子出名,最特別的是這裡的水晶餃,富有嚼勁的半透明外皮下,滿滿包著滷得極為入味的筍丁和瘦肉,在淡淡醬油香氣間,還吃得到筍子的鮮脆多汁。想吃剛出爐的祿記水晶餃勢必專程南下,如果託朋友外帶,放涼後的水晶外皮更富彈性,內餡一樣爽口不膩,不愧是傳承百年的經典美味。
杭州南路 ︱ 以馬內利鮮魚湯
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11巷最後一個攤位
已經傳到第二代的以馬內利(希伯來文,上帝與我們同在)鮮魚湯,每天從南部運來比巴掌略大的吳郭魚,老闆娘親自殺魚清理,老闆負責現點現煮,一碗魚湯就是一整尾新鮮的魚,魚肉細緻有彈性且絕無土氣,帶著九層塔香氣的魚湯鮮甜回甘。為了顧及品質,漁獲每天都有限量,晚到的萬一吃不到鮮魚湯,也還有其他選擇:下水湯、花枝湯、赤肉湯……每一種都保證新鮮味美。因此每到中午用餐時間,攤子前總是擠滿外帶和等位子的食客。這裡還有一項招牌炒麵,家傳的客家式炒麵用的是白麵條,先炒香後放餐台上蒸著保溫,盛裝時加上豆芽和肉燥,老闆會建議加些蒜汁和烏醋提味,與坊間油麵做的炒麵比起來口感更扎實。也可以點炒米粉和炒麵各半的米粉麵,變換不同的吃法。
西門町 ︱ 正老牌魷魚平
台北市康定路2號
環河南路和康定路的交叉路口,總是排滿暫停的汽機車,為的就是要到騎樓下這一家從1965年開店至今,只賣魷魚羹和炒米粉的店家。老闆自豪地把「聞香下馬,一試成主顧」寫在招牌不是沒有道理。這裡的魷魚羹選自阿根廷魷魚曬乾後裹上魚漿製成,越嚼越香,羹湯裡還有白蘿蔔、筍絲、黑木耳等一同勾芡。至於炒米粉則屬於濕潤多汁的類型,只點綴少許豆芽和肉燥滷汁,看似簡單卻越吃越順口,曾經對炒米粉乾澀口感失望的食客,不妨試試魷魚平的炒米粉,將會讓你對炒米粉的印象完全改觀。
建國北路 ︱ 阿伯魷魚嘴羹
台北市興安街與合江街交叉口
這是標準的路邊攤,有攤販登記沒有地址,但是要找卻很容易,因為小小的攤子永遠有等位子的食客。魷魚嘴在海產店有個好聽的別名,就是龍珠,在這實實在在的路邊攤,除了不改其名,還要自己吐出魷魚嘴中的兩片硬殼,姑且不論吃相,現在要在台北品嚐魷魚嘴羹的地方恐怕少之又少。這裡和魷魚嘴羹最搭的要算油飯,淺棕色的米粒油油亮亮中拌著油蔥,上桌前老闆會淋上一匙肉燥和甜辣醬來增添風味。這是適合當早餐的古早味,清晨六點開賣,通常下午就會收攤。
No comments yet.
No one have left a comment for this post yet!
Only registered users can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