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士忌與高爾夫是世人對蘇格蘭最深的印象,風靡全球數百年而且有越來越蓬勃的趨勢。高爾夫運動之所以迷人,因為從8歲到80歲都能投入,而且球技永遠是與自己競賽,永無止境。巧的是威士忌也有著類似的魅力,隨著自然環境的風土各異、蒸餾與陳年的方式區隔,個人喜好的品飲方式不同,讓威士忌有著無窮無盡的面貌。就算是調和式威士忌,每位調酒師也都各有不傳之密與偏好的風格。一但走進威士忌的世界,就像來到變幻多端的奇幻森林,吸引着你越走越深,越走越有新奇的發現和難以言喻的樂趣,這就是威士忌的美妙與深邃之處。
生命之水|神奇的禮讚
相傳中古世紀的鍊金術發現了蒸餾的奧祕,並將釀好的酒拿去蒸餾,產出無色透明的酒精,拉丁文名為Aqua-Vitae,意思就是生命之水,就像是有靈魂的液體,不僅被當作醫療藥用,也極其珍貴。後來Aqua-Vitae被翻譯成許多語言,到俄羅斯稱為Zhiznennia Voda,也就是伏特加;在法國演繹成法文的Eau de Vie;到了蘇格蘭則被人譯成蓋爾語Uisge-beatha,現今的Whisky則源自此。然而各地稱之為生命之水的都是指蒸餾酒,而蘇格蘭人敬酒時也會以蓋爾語Slaintheva相互祝福,Slaintheva的意思則是祈求健康。
一般而言,以水果當作原料的蒸餾酒放置在橡木桶陳年後得出的酒統稱為白蘭地;而以穀物為原料釀製陳年的就稱之為威士忌。事實上,在18世紀以前,人們喝的威士忌都是透明的生命之水,由於英國政府對威士忌課徵極高稅金,讓一些釀酒者為了逃避稅官的查緝,把蒸餾完成的酒裝在木桶中就先逃離,待風頭過後回來開封取酒時,意外發現透明的生命之水幻化成琥珀般的色澤,原本的嗆辣轉為圓融,香氣中也增添更多層次與風味,於是以橡木桶陳年威士忌成了必要的程序,自從1823年英國政府修訂酒稅,1824年第一家獲得英國政府認可的合法酒廠就是格蘭利威,陸續越來越多酒廠也從私釀轉為合法,並在1988年的蘇格蘭威士忌法案中明定出蘇格蘭威士忌Scotch Whisky的規範與定義,唯有符合以下幾點才能被冠上蘇格蘭威士忌之名:
- 必須在位於蘇格蘭境內的蒸餾廠釀造,只能使用水與發芽的大麥做為原料,但允許添加在蒸餾場內磨碎的全穀穀物。發酵過程只可添加酵母。
- 蒸餾酒精度不得高於94.8%,以確保香氣及口感的完整。
- 只能裝載在700公升以下的橡木桶陳年超過三年以上,且倉庫必須位於蘇格蘭境內的保稅倉庫。
- 除了水和酒用焦糖外禁止添加其他物質,所有色澤、香氣、口味都必須源自酒本身的表現。
風土|產地賦予的威士忌特色
所有作物都與生長的環境息息相關,無論是咖啡、茶、水果、穀物,都反映栽種地的特色,即便是相同的品種、類似的緯度與海拔,都很難種植出一模一樣的作物。而影響威士忌的風土特色包含了:水質、海風、石楠與泥煤。相較於調和式威士忌仰賴調酒師的神來一筆,單一麥芽威士忌則反映了產地的特色,於是許多有個性的佳釀,因著不同的產區、蒸餾方式、裝桶陳年……而展露不同的姿態。
威士忌的產區主要在蘇格蘭、愛爾蘭、美國、加拿大等地。蘇格蘭威士忌以大麥為主要原料,而且蘇格蘭的調和式威士忌自古以來都是威士忌的重要骨幹,但在台灣,強調獨特風土與個性的單一純麥威士忌才是主流。至於愛爾蘭威士忌雖號稱比蘇格蘭的發源更早,但現存酒廠不多,且三次蒸餾的手法讓愛爾蘭威士忌較為輕柔,別具特色。至於美國威士忌則以玉米和裸麥為原料,採全新烘烤的橡木桶陳年的波本威士忌聞名,口味辛辣粗獷,依然帶著濃烈的拓荒精神。或許從每個產地的特性,更能讓我們一一領略威士忌的多樣世界。
No comments yet.
No one have left a comment for this post yet!
Only registered users can comment.